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新闻中心 >>媒体聚焦 >> 正文

新闻中心

媒体聚焦

分类管理老年肝病

发布时间:2014-03-19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  


  人民军医杂志2011年第一期登载了一篇有关中老年健康调查报告,报告指出在4192例老年人群中,患病率前5位疾病依次为:高血压病、慢性肝病、前列腺疾病、高脂血症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,其中慢性肝病占据第二位,值得老年朋友的关注。

  退行性改变是老年常见疾病,通俗来讲就是由人体的正常老化造成的。大家常见的退行性改变主要有颈椎病、腰肌劳损等,但其实各个脏器都存在老年退行性变,肝脏也不例外。并且,各个脏器之间的功能改变也相互影响。老年朋友肝细胞数目明显减少,功能减退。例如,肝脏储备能力和再生能力降低,蛋白合成能力降低,肝脏药物代谢酶活性减低易发生药物不良药物反应。由于基础代谢缓慢,合成能力降低,脂肪肝的发病率较高。免疫功能低下,感染肝炎病毒,尤其是戊型肝炎病毒、EB病毒几率增加,且容易重症化,恢复慢。

  就肝炎的发病率来说,老年药物性肝炎比中青年人多见。有报道统计,因急性肝炎住院的成年病例,药物性肝病约占10%,而在老年人中其比例高达40%以上。引起药物性肝病的种类中常见药物有:抗菌药物、中药包括保健药、解热镇痛药;其它药物还有降脂药、降糖药、降压药、化疗药物、抗结核药等。随着我国饮食结构、行为活动的改变,平均寿命的不断增加,降压、降糖、降血脂药物使用的广泛,与此相关的药物性肝损害也在不断增加。尤为需要老年朋友注意的是,错误地认为中药 (包括保健药 )无毒副作用,迷信偏方、民间药方,致使中药所致的肝损伤日渐增多。近期有一位老年朋友因为白发较多,服用中药乌发,结果,头发没有变黑,脸色却变黄了,出现明显的肝脏损伤,转氨酶超过1000U/L,黄疸最高时超过300μmmol/ml。幸好得到及时治疗,很快康复。

  脂肪肝也是老年朋友常见的肝功能异常的原因。在缓慢发生的、无明显症状的肝功能异常中占前两位原因。广东中山市曾对2230名老年人进行体格检查发现脂肪肝患病率约为12%,其中肝功能异常者占25%。脂肪肝按病因分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。调查显示,老年脂肪肝以非酒精性脂肪肝为主。老年人发生脂肪肝的危险因素依次为肥胖、高甘油三酯血症、2型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升高和嗜酒。针对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,在饮食上我们需要注意的是:首先,改正戒酒首先必须戒酒,以促进脂肪肝的好转。少吃内脏及高胆固醇食物。忌食辛辣如辣椒、胡椒、咖喱。少喝肉汤肉汤、鸡汤、鱼汤等含氮浸出物高的食物。其次,限制食盐,每日以6克为宜。第三,控制用油,不吃动物油,植物油用量也要限制。严格控制热量的脂肪肝患者按体重计算,每日的热能供应要控制在每千克体重120千焦左右。每千克体重每日可摄入蛋白质1.2~1.5克,脂肪0.5~0.8克,糖类2~4克。第四,因肥胖造成的脂肪肝患者应着重减肥,节制饮食是关键,每日的热能供应控制在每千克体重90千焦左右。但必须注意体重不可下降太快,一般每月体重降低1.5~2千克为宜。需要特别指出的是,保持大便通畅对老年朋友也很重要,便秘也是脂肪肝常见原因。

  急性发作的老年肝病中需要特别重视病毒性肝炎。常见的有戊型肝炎病毒、EB病毒感染。基本特点往往有前期的类感冒症状,然后出现消化道表现,乏力、厌食、腹胀,逐渐出现黄疸。其特点是类似甲型病毒性肝炎,但是病程长,黄疸比较重。如没有并发症以后尚好。

  胆囊炎、胆石症也是老年肝脏病的原因。一个60多岁的男性朋友,饭后忽然腹疼,数日后出现乏力、腹胀、厌食,按“胃病”治疗数日无效,并逐渐出现面黄、尿黄、皮肤瘙痒,强化磁共振显示胆囊结石,经消炎利胆治疗后病情逐渐缓解。尤其注意的是,老年朋友胆石症是发热、腹疼均不明显,容易被误诊。

  其他需要注意的是,部分胰头占位、壶腹部肿、胆管占位早期也是表现为“肝病”需要加以重视。

  <font p="" sty<="">